5月25日~26日,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集團公司黨委、焦煤公司黨委聯合舉辦的新時代煤礦傳統革命精神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課題研討會在焦作舉行。會議重溫焦作煤礦工人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的歷史記憶,分階段進行主旨演講與研討交流,多維度、多層次闡釋和挖掘“特別能戰斗”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凝聚改革重生強大合力,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中組部黨建研究所、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社、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求是》雜志社、人民日報社《學術前沿》、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礦業大學以及省政府國資委等16家單位參加研討會。
會議收到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來的賀信。賀信指出,河南能源焦煤公司秉承“特別能戰斗”的光榮傳統,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及高質量發展理念,逐步走出了具有焦煤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立足新階段,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接續奮斗。
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聽取了焦煤公司關于傳承與弘揚“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相關介紹。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王天文在致辭中指出,焦作煤礦是工人階級“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發源地之一?!疤貏e能戰斗”精神是河南能源的紅色基因,是河南能源人近100年來涉險灘、闖難關,砥礪奮進、鑄就輝煌的強大動力。在企業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廣大干部職工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孕育產生了一批具有時代特點的企業精神?;仡櫻芯亢头治觥疤貏e能戰斗”精神的由來、“特別能戰斗”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表現,從中汲取精神、智慧和力量,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對河南能源樹立文化自信,鼓舞干勁,創造第二個百年輝煌,具有深遠的意義和直接積極的影響。
焦作市副市長孫起鵬在致辭中指出,焦作煤礦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曾被稱為中國煤炭近現代工業的“活化石”,是“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發源地。在河南能源的領導下,焦煤公司始終和焦作同頻共振、同向而行,始終是焦作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排頭兵、主力軍,為焦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研討會的舉辦,對于地企雙方進一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繼續奮斗,實現深度融合、共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希望河南能源進一步關心支持焦作經濟社會的發展,持續加強地企聯系,共同譜寫新時代地企合作的絢麗篇章。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梁鐵山代表河南能源致辭。他指出,河南能源擁有123年的創業史、96年的斗爭史,有著厚重的歷史資源、濃厚的紅色傳統、難忘的歷史記憶。進入新時代,河南能源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持續發揚“特別能戰斗”精神,秉持“安全是第一責任、職工是第一牽掛、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在提供就業、支持財政、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一直發揮著河南省第一大國有企業的重要作用,為全省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河南能源改革重生的關鍵時期,召開新時代煤礦傳統革命精神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課題研討會意義重大。通過此次會議,“特別能戰斗”精神內涵定能夠進一步升華,賦予其新時代價值,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全力以赴推動企業改革脫困和高質量發展。
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薛志俊主持主旨演講會議。他表示,河南能源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挖掘紅色基因,傳承和弘揚“特別能戰斗”精神,進一步汲取奮進力量,助推企業實現改革重生和高質量發展,為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旨演講階段,武漢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中國煤礦史專家薛毅,《光明日報》教科新聞版主編雷柯,《求是》雜志原副總編輯、編審黃中平,全國黨建會特邀研究員、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原所長劉忠群先后作主旨演講,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特別能戰斗”精神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對傳承與弘揚“特別能戰斗”精神進行了深入挖掘。
研討交流階段,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社副總編輯楊衛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分析員、北京大學比較政治學博士后畢成良,人民日報社《學術前沿》責任編輯郭丹,中國煤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何樹國,《中國煤炭工業》雜志社社長、總編輯林偉麗等先后進行交流發言。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智庫事業部副主任、高級編輯李濟軍主持研討交流會議。薛志俊作總結講話。
1925年7月,為聲援“五卅運動”,焦作煤礦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了聞名中外的反帝大罷工,并取得了最終勝利。這次大罷工時間之長、影響之大、參與階層之廣,展現了張弛有度、進退有序的高超斗爭藝術,在中國工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因此,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盛贊焦作煤礦罷工等工業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力量特別能戰斗。
作為“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發源地之一,為傳承好、弘揚好“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紅色基因,集團公司黨委站位企業發展大局,把傳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與黨史學習教育以及企業改革重生工作統籌起來,以黨史學習教育引領改革方向、激發重生動力,以改革重生實踐檢驗明德增信、崇德力行效果,讓“特別能戰斗”精神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