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速,養老資源的匱乏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家對于健康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由此催生了康養產業的誕生和發展??叼B產業其實非常廣泛,其中包括了養老、醫療、體育、養生、旅游,等等,并且衍生了許許多多的產業鏈??叼B產業讓國民的健康與養老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老有所樂、身體健康”成為康養產業為人們做出的最大貢獻。
目前,我國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2030年我國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根據不完全測算,當前每年為康養產業提供的產品卻僅僅在5000億~7000億元,針對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明顯有效的供給嚴重不足。
康養產業的巨大“潛力”
中國的“老齡化”的問題,再加上各種慢性病和身體亞健康的問題,導致人們對于自身健康越發重視。同時,國家十分注重“康養產業”的發展,對于醫療保健、養老保健等工作的部署也提上了日程。再加上各方力量不斷地助推我國健康醫療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康養產業”的市場前景繪制了一片藍圖,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新“風口”。
康養產業的政策指導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
2015年后國家對人民健康問題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關于康養產業的支持性、引導性政策。
2016年,康養產業被多地列入“十三五”規劃之中,并編制了詳細的發展戰略及指導性政策意見。在細分產業上,森林康養被納入《全國林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康養旅游也迎來了首個規范性文件——《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發展漸成氣候。
2018年2月5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信息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山大學旅游學院聯合發布了我國首本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7)》。首先對康養的概念進行了系統剖析,并對中國康養產業的組織分類、產業結構、面臨的問題、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我國康養產業發展的實踐探索和模式選擇,為我國各區域的康養產業發展狀況作出評估和規劃。
康業產業有哪些類型
一、養老綜合型
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為老年人打造集養老居住、醫療護理、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養老小鎮或者康養社區。同時還能帶動護理、餐飲、醫藥、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產業發展。
二、生態養生型
康養產業規劃要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發展核心,打造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康養產業體系。
三、醫學結合型
醫學結合型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特征進行的藥物康復、藥物治療為手段,配合一定休閑活動的康養產業旅游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
如何投資康養產業
一、合作投資模式
合作模式指投資商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開發養老地產項目,如壽險公司、房地產公司、醫療護理機構等。合作方式可以是業務上的合作,如中國人壽與中冶置業的合作協議;也可以是股權方面的合作,如保險公司與地產開發商成立新的養老置業股份公司,或者保險公司入股房地產公司。保險公司比房地產商更具有融資運作能力,可以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和風險管控、咨詢,房地產開發商則可以提供開發經驗、養老地產規劃與技術管理甚至土地,投資收益由雙方按照投資比例分配。醫療護理機構也是優質合作對象。醫療護理機構通過多年經營與發展,對老年客戶接觸深入,了解其市場期望與需求,市場口碑良好,積累了大量忠誠客戶,這些資源形成了有效市場定位,更重要的醫療護理條件是養老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全資自籌模式
全資自籌模式主要指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通過自身現有資金或通過其他途徑融資擴大自有資金后進行養老地產投資開發。采用全資模式最大的優點在于最具可控性,可以完全按照預先規劃的目標制訂投資計劃并實施,完全將預期想法付諸實踐,不必擔心與合資方出現決策與管理上的矛盾;二則是可以獲得全部投資收益。全資模式也有缺點,最大問題在于投資量大,風險難于控制。
據中國康養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