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老齡產業標準化論壇近日在古都開封召開,數百位來自政界、學界、業界的嘉賓圍繞產業標準化展開探討,探索康養產業未來的發展道路。
會上,大家達成的共識是,康養產業所處的大背景和大趨勢是明確的: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速、國家政策層面積極支持、醫養結合不斷深化、康養服務產品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趨勢明顯。
在此背景下,如何繼續深挖,探索出一條適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機構各自實際,且符合愈發多樣的長者需求的產業模式,就變得十分重要。
作為大會的承辦方,圣樺集團康養板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定位:拓寬視野,敢做標桿
想實現好的發展,離不開對于行業最前沿動態的有效感知。
在圣樺合作伙伴、泰邦健康總經理廖華先生就《基于全齡社區的照護服務可持續性發展案例》進行的分享中,就提到了在項目拓展初期,泰邦在定位研究和國際先進經驗借鑒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開始,泰邦就集合專業團隊,考察了日本、歐洲、中國臺灣等康養產業發達地區,對于他們數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方法論進行了梳理歸納,以期為國內項目的拓展在一開始就注入國際化的基因,也能為未來項目在更高能級城市的拓展,和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打好基礎。
目前,圣樺和泰邦展開的多項落地合作,不乏具備國內行業引領和示范作用的標桿項目。8月~10月,央視《新聞聯播》等節目,圍繞新時期我國康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多次專題報道,就反復提到了圣樺與泰邦的項目。
2.產品和服務:回歸長者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康養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長者需求不斷增長后,必然持續發展壯大服務型產業。
既然是服務,就離不開對于客戶需求的洞察,離不開解決長者的實際問題,離不開沉下心來、一點一點地摸索和實踐。
在圣樺健康養老公寓里,專業的照護人員深知每位長者的個性不同、喜好不同、身心特征不同,因而具體的服務需求也不同。
在標準化、品質化的軟硬件設施之外,滿足差異化需求的關鍵,在于用心,在于投入感情。
比如張奶奶晚上習慣幾點睡覺?睡后夜里是不是容易醒?醒來會做些什么?需要做哪些設施改造和安全保障措施?張奶奶對于這些服務有什么看法?等等這些,都是考驗服務深度、見功力的地方。
而服務的價值,和增長的空間,正是這樣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3.產業與賦能:產業聯動,拓展價值
康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區域的發展和與周邊產業的聯動。
如何為康養項目所進駐的區域帶來發展動能,康養如何跟地產深度融合,實現從點到面的價值傳遞,圣樺一直在探索和實踐。
從康養公寓與社區融合,實現父母與子女只相隔“一碗熱湯”的距離的開封項目,到已成為我國專業機構養老標桿樣本的成都武侯項目,再到以康養為產業驅動力,貫穿千畝大盤打造始終的濮陽項目,圣樺在讀懂國家政策、整合社會資源、響應客戶需求三大維度持續深挖,并且結合不同地域文化和產業特色。
總而言之,康養產業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未來,全社會對它的關注點將回歸服務、回歸每一位長者、回歸人本身,而這正是判別一個服務商專業與否、能否創造價值的根本。
有了這個基礎,再建立適當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融入地產和區域發展價值鏈條,康養產業就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據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