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煤炭市場報告(2018—2023)》研究,煤炭是當前全球能源系統的核心,并將在未來5年繼續保持穩定需求。在此背景下,煤炭的未來取決于對其清潔化利用的程度,換句話說,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工作。
目前,兗礦集團已累計投入近20億元,主要通過兩條路徑推進清潔化利用。一是高效轉化,通過生產加工煤制油、精細化工等產品,將產業鏈進一步向下延伸,走煤炭利用的大型化、高端化路線;二是主抓煤炭清潔燃燒技術,對居民散煤、小區域燃煤集中燃燒、工業鍋爐燃煤等展開治理。比如在節能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燃煤工業鍋爐污染控制技術儲備不夠,缺乏真正適用于小鍋爐的低成本、多污染物協同治理的技術。兗礦在建的20蒸噸煤粉鍋爐項目,預計可實現爐內一氧化氮原始排放低于50mg/Nm3。相比傳統模式,該路線燃料適應性廣,煤種不限、揮發分不限; 負荷調節范圍寬,低負荷不需助燃; 燃燒安全性好,不存在爆燃現象;燃燒效率高達98%以上。
此外,兗礦還在積極拓展煤炭向新能源領域轉化。不僅制定了發展氫能產業的3年規劃,還計劃投入10億元左右,用于煤制氫及下游氫氣儲運、氫燃料電池等研究。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2018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尋找可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煤炭作為我國儲量最豐富的資源,可在能源替代中發揮巨大作用。
現階段,以新型煤化工技術為支撐的路線,能夠實現基礎化工原料和高端化工材料的生產,同時副產大量氫氣。氫燃燒值高居各種燃料之冠,為液化石油氣的2.5倍、汽油的3倍。使用煤化工副產氫以能源形式替代現有汽柴油,減少石油用量,不僅可以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可大幅減少能源應用對環境的影響。我認為,“煤炭清潔利用+氫能產業”可實現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石油進口,滿足國內能源市場需求。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國家目前雖明確了氫能產業在未來社會中的發展定位,也對氫能產業發展提出指導意見,但尚未形成政策體系,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同時,現有氫能產業政策側重于宏觀產業和技術路線、技術研發等方面引導,支持氫能和氫能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政策仍不夠系統。
此外,在氫能制備、純化、儲運及加注過程中,部分零部件及知識產權依賴進口,自主產品發展不成熟;國內氫能生產、儲運和銷售產業鏈不夠流暢,規?;?、集群化生產格局尚未形成;氫能產業發展前期基礎設施建設與后期運營維護均需要大量投資,難以實現收支平衡。這些因素,均對制氫后下游市場的進一步應用拓展造成制約。
結合上述瓶頸,我建議將氫氣列入能源管理,由此成為消費品進入市場,加快推動氫能源在車輛、船舶、飛機、發電等方面的應用進程;制定氫氣加注及加氫站建設補貼政策。建議根據市場消費量,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在氫能源產業發展前期5年,給予加氫站建設用地、審批程序等政策支持,對加氫站建設、運營給予補貼;鼓勵部分企業開展全清潔煤基氫能源示范。結合現代煤化工示范企業成果,鼓勵部分煤化工技術前沿企業按照“化工材料+氫能源”“全清潔煤基氫能源”等方向開展技術示范,驗證煤化工對石油化工的替代程度,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據《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