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0月,又有好幾家國際知名企業破產,其中甚至包括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老牌百貨公司西爾斯。
這幾家企業破產的根本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外資公司“不接地氣”丟失市場,有的是因為受到現代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的沖擊,無法在不斷更迭的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下支撐下去。
把這些公司拉出來數落一遍有點兒“馬后炮”,不過我們可以說說, 那些曾經與它們遭遇過同樣困難的企業,是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
背井離鄉,克服水土不服
我們熟悉的便利店,又被稱為都市人的“深夜食堂”。全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商店集團是7-11(7-ELEVEn)。許多人都以為7-11來源于日本,但是實際上,7-11原本創立于美國南方公司,直到1974年,它才由日本企業伊藤洋華堂引入日本。
當時的日本正值超級大賣場繁盛壟斷,日本也還沒有“便利店”的概念。再加上美國南方公司不提供實操幫助,這個創業項目啟動得異常艱難。
好在日本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是個從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常規,逐漸完善了當代便利店的運營方式。例如改變了從批發商處大批量進貨的訂貨慣例,要求正月不送貨的面包店365天供貨……比起與別人競爭,他把所有重心都放在了顧客身上。
捕捉國家社會形勢、居民生活需求的變化,提供與之相契合的產品和服務,7-11這一應對變化的經營策略無論放在哪里,都是成功的。7-11逐漸改變了日本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展勢頭旺盛,最后甚至買下了因多元化擴張失敗而申請破產的母公司——美國南方公司。
時代變遷,抓住最新消費習慣
IBM的前身,是生產計量制表機、碎紙機、土豆削皮機之類產品的CTR公司。在第二次大戰期間,以制造精密機械見長的IBM馬上把它的生產線民用轉軍用,制造出著名的勃郎寧自動步槍和M1沖鋒槍。
而在二戰后,IBM第二代總裁小托馬斯·沃森認為,電子工業將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從此,IBM開始領導電子技術革命的浪潮——正因為IBM的推廣,計算機才將科學計算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曾發布《中國消費趨勢報告》稱,未來5年,中國消費市場將產生 2.3萬億美元的增量,而這個增量中的65%都將由80后、90 后以及00后帶來。
大部分的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夠受到這批年輕人的喜愛。為了改變外界對自己的固有印象,它們通過各種品牌活動打造自己的年輕化形象。
經濟危機,頂風屹立不倒
一戰后爆發的經濟危機,令大批企業倒閉。但也有例外,如啤酒企業百威、快消品牌寶潔這樣的百年企業幾乎不受影響。
百年鞋業企業Bata就更令人驚嘆了。在不斷開拓創新中,Bata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鞋業集團公司之一。直到今天,Bata還在不斷創新,為了給人們帶來更舒適的產品。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明天總會到來,又總會與今天不同。如果不著眼于未來,最強有力的公司也會遇到麻煩?!蹦軌蛟谀婢持猩嫦聛淼钠髽I,一定是一個能夠自我突破的企業。
徐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