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臺建通道突破障礙
作為陜西省最大的煤炭企業,陜煤集團近年來既面臨轉型升級資金需求增加的困難,又要解決過去高速發展遺留下來的融資結構錯配等問題,“去杠桿、降成本”需求迫切。
2016年12月28日,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陜西金資)和陜煤集團在西安簽署市場化債轉股協議,規模400億元2017年年初,陜西金資和陜煤集團與郵儲銀行三方聯合,以陜煤集團榆北煤業有限公司為平臺,實施首筆債轉股基金100億元項目。這標志著陜西省第一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正式落地。
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下發后,陜煤集團積極與金融機構磋商,對集團部分二級公司進行重組,劃轉了股權。他們在不影響標的公司經營決策的前提下,完成公司章程修改,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平臺構建是陜煤集團債轉股業務的核心創新,其關鍵在于滿足金融機構對所關注標的資產質量的預判。
對此,陜煤集團財務系統相關負責人表示,重組搭建平臺,就是滿足金融機構對標的資產質量的評判,這樣對于暫時遇到困難、發展前景好的公司資產質量也能有正確預判。
債轉股新課題仍需繼續探索
據分析,從債轉股業務實施來看,目前實施市場化債轉股的企業都是盈利能力相對較強的企業,而對于具有發展潛力卻急需資金支持才能實現發展的企業,推動債轉股落地仍有難度。
截至2016年年底,陜煤集團已將計劃于2018年關閉退出的18對礦井和1座煉鐵高爐全部提前關閉,涉及產能1815萬噸。一方面,這些去產能企業存在“車已卸,套沒有解”的問題,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置工作任務艱巨。另一方面,上述企業閑置了大量機器設備、土地及房屋建筑物等存量資源。這些是目前最需要實施債轉股的實體企業,但現實是金融資本只對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特別明顯的企業感興趣。
對此,陜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國家健全關于金融監管及市場化債轉股的頂層設計體系,修改現有商業銀行法或相關條款,以利于銀行直接持有企業股權,降低融資成本,方便實務操作;完善債轉股涉稅政策,明晰納稅辦法,使稅務部門和納稅企業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據中國煤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