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FONT>
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下一步國企改革將提速進入新時期。包括去產能在內的供給側改革遠超目標進度,后續相關工作將向縱深推進,改革紅利也將逐漸釋放。報告對國企發出了新的動員令,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成績 供給側改革紅利逐漸釋放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持續增長態勢,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據國務院國資委統計,今年央企鋼鐵去產能595萬噸目標已提前完成,煤炭已完成去產能2388萬噸,累計重組煤炭產能達1億噸。同時,“壓減”工作成效明顯,央企目前已累計減少法人單位6395戶,減少比例達12.3%。此外,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總體也已過半,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過對重點困難企業集團改革脫困,同比減虧增利達到122.3億元。
據國務院國資委介紹,今年上半年,“僵尸”特困企業虧損額較2015年同期減虧885億元,571戶“僵尸”特困企業已完成處置主體任務,員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經濟社會資源獲得了極大釋放。從工作啟動到現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已完成了571戶“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處置和治理主體任務,其中通過市場出清退出的218戶,其他的都是通過兼并重組、管理提升來完成治理。
據記者統計,多家鋼鐵和煤炭國企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都傳出捷報,其中去產能成了多家企業的重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近年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經濟結構、發展方式,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并改善了環境破壞嚴重等局面,隨著改革的落實和深入,改革紅利也逐漸釋放。
突破 混改重組正在加速推進
市場化的混改、重組在本輪國企改革中都在加快推進。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央企業過去五年取得了驕人成績,呈現出四方面變化。其中一方面就是結構更優。通過“進”“退”“轉”三方面的工作,央企積極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新興戰略行業集中。
記者獲悉,本輪國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層級不斷提升,行業領域也在不斷拓展。未來,國務院國資委還將繼續把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分期分批推進。
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68.9%,省級國資委所出資企業及各級子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47%,通過與社會資本實現較大范圍的融合,國有資本功能不斷放大,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發揮。在企業層級上,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正從三級以下子企業逐步向重要的二級子企業和集團層面提升,非國有股東的進入促進了國有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活力進一步激發。
本輪國企的重組有五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供給側改革,圍繞集中主業,更重視去產能,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第二大特征是產業鏈條由供給端向消費端過渡,包括運用“互聯網+”和建設“雙創”平臺。第三大特征是積極推動市場化,由過去行政“拉郎配”向“自由戀愛”轉變。第四大特征是積極穩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央企重組,推動社會資本和國企“聯姻”。第五大特征是更加重視重組的效果和質量。
目標 加快培育央企全球競爭力
中國國有企業已經越來越強大,未來要放眼全球,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據國務院國資委介紹,目前中央企業境外資產規模超過6萬億元,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已經由工程承包、能源資源開發拓展到高鐵、核電、電信、電網建設運營等領域,有力提升了我國的國際話語權?!耙粠б宦贰苯ㄔO也在加快推進,共有47家央企與沿線國家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以亞吉、蒙內等一批鐵路項目、中巴經濟走廊電力項目等為代表的重點項目,有力提升了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帶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