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關于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進展。
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46%。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不斷推進,積極成效正逐步顯現,工資社保拖欠減少,市場競爭秩序改善。
孟瑋指出,目前,今年擬壓減退出的鋼鐵煤炭產能任務已全部落實到有關企業、設備和礦點,去產能工作取得了良好開局。
孟瑋介紹,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46%。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鋼鐵去產能數據不包括違法的“地條鋼”產能。對于“地條鋼”,各地區已基本完成摸底排查工作,排查發現的“地條鋼”產能已停產,鋼材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我們正在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于6月30日前徹底取締“地條鋼”。
孟瑋表示,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推進,積極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企業效益明顯改善,2017年1季度,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利潤由上年同期虧損87.5億元轉為盈利232.8億元。
二是工資社保拖欠減少,截至2017年3月末,山西省煤礦累計拖欠工資比2016年底下降58.4%;累計欠繳社會保險比2016年底下降10.8%。
三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6年全年共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9座、落后煉鐵產能677萬噸,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71座、落后煉鋼產能1096萬噸。煤炭優質產能在產業升級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
四是市場競爭秩序改善,通過開展淘汰落后、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進一步營造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會場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去年去產能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是今年以來有的地方的煤炭產量也出現了增長,請問如何看待一邊去產能一邊出現產量增長的現象?”
孟瑋表示,去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的攻堅戰。去產能,就是要著力去除低端、無效的供給能力,增加有效供給,著力提高產能利用率,平衡市場供求關系,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效益,推動提高行業運行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在這一過程中,對于過剩的、落后的產能,要堅決地去;對于安全、清潔、高效、成本低的優質產能,要有序增加。
產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和價格變化,產量變化是要適應滿足市場需求,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變化自主決定,由市場說了算。\
據新華社